深悟“治权之道” 答好“时代之问”
来源: 时间:2022-08-29 16:17:27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纪检监察干部要深入学习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百年党史中寻找答案,传承红色基因,汲取赶考力量,找准奋斗方位,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时代之问”。
学懂“饮水思源,缘木思本”的为政之要,答好“为了谁”的初心之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对于纪检监察工作而言,首要的是抓好本职工作,攥紧拳头突出主业主责,以信访举报回应群众关切,畅通信访渠道,公开办理结果,让群众见得上面、说得上话、解决了事;以监督执纪顺应群众期望,持之以恒正风反腐,将暗访与曝光作为最有效手段,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公开曝光问题;以案件查办维护群众利益,保持高压态势,对违纪问题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铲除违纪违法案件滋生蔓延的土壤。
弄通“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成事之道,答好“依靠谁”的源头之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融入纪检监察工作的方方面面,落实到保障和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行动中,纪检监察工作做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依靠群众、得到群众支持,是否让群众广泛参与。要有力激发群众参与党风建设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热情,让群众“厕身其间”,加强群众对纪检监察部门和纪检监察干部的监督;要经常性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让群众“建言献策”,在倾听中衡量得失、在监督中体察义务、在走访中感悟方向;要充分依靠群众挖掘问题线索,让群众“把脉共诊”,有效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要善于察群众之言、观群众之色,从“一枝一叶”“一颦一笑”中找到重点和盲点,集中力量解决群众最敏感、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重拳治理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不让工作“跑偏”,不让监督“失真”。
悟透“治国有常,利民为本”的立身之本,答好“我是谁”的存在之问。对于纪检监察干部而言,“共产党员”始终是第一身份。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应当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恪守第一职责,把执纪问责监督工作做到始终,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对党忠诚中坚守为民初心,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约束自己,时刻以忠诚之心对待党的事业、以敬畏之心对待人民群众、以平民之心放轻自己位置,不负众望,不辱使命,让纪检监察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努力给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陆坊乡纪委 余鑫)
学懂“饮水思源,缘木思本”的为政之要,答好“为了谁”的初心之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对于纪检监察工作而言,首要的是抓好本职工作,攥紧拳头突出主业主责,以信访举报回应群众关切,畅通信访渠道,公开办理结果,让群众见得上面、说得上话、解决了事;以监督执纪顺应群众期望,持之以恒正风反腐,将暗访与曝光作为最有效手段,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公开曝光问题;以案件查办维护群众利益,保持高压态势,对违纪问题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铲除违纪违法案件滋生蔓延的土壤。
弄通“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成事之道,答好“依靠谁”的源头之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融入纪检监察工作的方方面面,落实到保障和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行动中,纪检监察工作做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依靠群众、得到群众支持,是否让群众广泛参与。要有力激发群众参与党风建设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热情,让群众“厕身其间”,加强群众对纪检监察部门和纪检监察干部的监督;要经常性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让群众“建言献策”,在倾听中衡量得失、在监督中体察义务、在走访中感悟方向;要充分依靠群众挖掘问题线索,让群众“把脉共诊”,有效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要善于察群众之言、观群众之色,从“一枝一叶”“一颦一笑”中找到重点和盲点,集中力量解决群众最敏感、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重拳治理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不让工作“跑偏”,不让监督“失真”。
悟透“治国有常,利民为本”的立身之本,答好“我是谁”的存在之问。对于纪检监察干部而言,“共产党员”始终是第一身份。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应当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恪守第一职责,把执纪问责监督工作做到始终,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对党忠诚中坚守为民初心,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约束自己,时刻以忠诚之心对待党的事业、以敬畏之心对待人民群众、以平民之心放轻自己位置,不负众望,不辱使命,让纪检监察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努力给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陆坊乡纪委 余鑫)